新闻中心
 
QQ:3550235802
3550235802@qq.com
https://www.fabzcy.cn

交通安全

探访鹧鸪山302道班

文章来源:浏览量:98 发布时间:2021-11-18 17:38

9月10日,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主流媒体“学党史走两路”活动记者团一行来到阿坝境内国道317鹧鸪山隧道,这条隧道全长4448米,2004年正式竣工并交付使用。隧道未修通之前,317国道通过翻山的方式经过这里,李刚和他的302道班一直坚守在山上,他本人从1992年上山后,一直待了15年,当时的老路是什么样子的?道班房的环境怎么样?我们决定跟着李班长上山去看一看。

李刚

要到达道班房,有7公里左右以前的老路,保持着隧道未通之前317国道的路况,已经很少有人走了。越野车沿着盘旋的公路上山,路的一侧是悬崖峭壁,裸露出来的山体形状破碎,另一侧是万丈深渊,路面上,不时有滚落的石块,小型塌方,积水,坑洞等。7公里的路程,我们上山花了近半小时。

一路爬升到海拔4000米左右时,我们在路旁看到了几间不起眼的低矮平房,环抱着前面一个小小院坝,平房的木门旁边还保留着几个醒目的黄色手写数字“302”,解释着这间老房的特殊身份。

这里临近垭口,一到下午起风时飞沙走石,风力极大,距离马尔康、理县均在80公里,生活条件极其艰苦。以前,正常情况下,重型车辆翻山要4个多小时,小型车辆要2个多小时。

“这个是过往司机的第二个家。” 李刚说,当时过路的车辆一天能有一千多辆,大部分是货车、客车,还有零星的旅游车,车辆从西藏、甘肃、青海,等地来,拉着满车的牲畜或鲜牛肉。“时间长了,我们跟这些驾驶员都很熟了。遇到情况受困时,他们自己就找到道班房来了,我们给他们提供热水、住宿、招待他们,跟他们聊聊天,一起抽支烟,像老朋友一样。”李刚回忆道。

302道班共有六七个工人,主要负责管养其中7公里的道路,每天都要走四趟。山上条件简陋,工人们日常使用的不过是刨锄、十字镐等简单工具,大型机械都在山下,遇到严重灾害,就需要从山下调运机械上山。夏天时,李刚和同事们要疏通水沟、清理涵洞、修护路肩、修补路坑、处理小型泥石流等。每年9月就开始下雪了,一直到第二年5月,雪深的时候往往能超过膝盖,他们要负责准备砂石料,泥土,树枝等防滑材料,帮助路过的司机平安通过。


302道班

工人们每人有个小炉子,去山下捡柴,用高压锅做饭,饮用水和生活用水,就直接在附近的涵洞里取水,肉和菜则多数由路过的司机带上山。冬天最冷的时候,气温能到达零下30度,李刚和同事们在房间里生起火,靠烤火取暖。

守着大山的生活是寂寞的,山上没有电,没有信号,照明只靠一个太阳能灯,无聊的时候就看看老报纸、小说。李刚说,“2001年,我去成都学习的时候,花800元买了一个西门子手机,可是一带上山就没用了”。

春节是最难过的时候,同事们想家的时候就往山下热闹的地方张望,往回家的方向张望,不一会儿眼泪就泛起泪花。李刚的父母在绵阳三台县,每隔一段时间,李刚都会给他们写信,由经过的邮车带下山,当问到信的内容时,李刚说:“一般就是报平安,再问问老人身体怎么样。写我们在这里一切顺利,身体健康。”讲到这里,李刚的眼眶忍不住红了。

现在,李刚是刷经寺分局龙日坝养护站站长,他说,如今的道路养护工人的条件跟那时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现在的道路维护已经机械化了,单位发了制服、安全帽,上班有通勤车,住宿有职工房,都安装了地暖,冬天也不怕冷了。但李刚这一辈人,为了维护这条翻越山巅的川藏公路,付出了自己的青春,他们的故事,值得被听见,他们做出的贡献,值得被记住。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