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 

新闻中心

向"新”而行!海康机器人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打造智慧建造示范标杆

文章来源:浏览量:24 发布时间:2025-06-24 11:21

提前8天完成桩基工程施工,提前30天实现首栋厂房封顶,单月最高产值突破3500万元……一个个时间节点,一串串数字背后,展现了中建六局八建公司海康机器人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的高效推进。让我们一起揭开那些藏在数字背后的科技密码~

海康机器人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,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,主要建设内容包括H3-H6厂房、化学品库、多层连廊及相关配套设施。项目建成后能满足智能制造、物流电商、新能源等行业的自动化市场需求,助力当地踏上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“新赛道”。

技术应用,打造工程建设新标杆

该项目将技术应用作为核心驱动力,在高支模施工中,项目应用更加安全和稳定的梁底模架支撑体系双槽钢梁托技术,相比传统梁底附加立杆工艺,每层为项目节约盘扣架体立杆69.5吨、连接钢管113250米、卡扣94375个,实现了材料成本与施工效率的双重突破。

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,项目研发出高精结构楼面平整度抹平轨道控制技术,将混凝土楼面平整度偏差缩小至2m/4mm以内,施工工效提升40%以上,并确保了混凝土结构楼面的平整度和标高,该成果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

在屋面施工过程中,项目成功研发新型屋面覆盖层结构及配套施工工具,采用预制覆面层技术,实现防水层与保温层一体化生产,施工周期缩短30%,该技术已揽获国家发明专利。

技能加持,点燃项目建设新引擎

“无论何时何地,项目安全员能悉心呵护每一位工人的安全,这份贴心,源于中建六局八建公司对项目安全的极致追求。”项目安全总监和坤介绍,项目应用360全景智能巡检系统,在后台接入AI视觉分析技术,通过巡检日历、轨迹定位、视角指引等实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,及时解决各类施工问题。系统可对安全帽佩戴、反光衣穿戴、安全绳使用、火焰作业等进行监测,发现违规行为实时向管理终端推送预警,系统上线后,违章行为识别准确率超95%,隐患整改效率提升70%,并推动项目获评浙江省智慧工地优秀应用成果、住建部智能建造大赛和浙江省智慧工地优秀成果。

“厂房单层面积大、危大工程多、机电管线复杂给我们施工带来了不少困难。“,该项目总工程师相中介绍道。“项目建立了BIM信息化模型,深化项目施工设计与虚拟建造,进行管线碰撞检查、净高分析,对机电管综精准对接,将误差控制至毫米级,促使施工一次成优。”同时将施工进度计划与BIM模型相关联,形成4D施工模拟,为现场施工提供了立体可视化依据,提高了施工精准度。最终,项目获评省部级及以上BIM成果6项,并立项浙江省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、工程局科技示范和BIM示范工程。

绿色赋能,激活低碳发展新动能

项目将绿色施工理念融入工程建设各环节,打造区域绿色智慧建筑新范式。深化永临结合,临时施工道路、临时消防水管直达作业层,,避免后期拆改返工。在施工现场应用太阳能路灯、太阳能报警器等绿色设施,生活区安装空气能热水器,保障照明和热水供应的同时,大幅降低能源消耗。采用全自动洗车设备、降尘设备,通过喷淋与机械除尘的协同作业,有效抑制施工扬尘。系列举措推动项目获评2024年中施协绿色建造施工水平“三星级项目”、2025年度工程局“节能减碳优秀项目”。

当塔吊继续勾勒天际线,当BIM数据转化为各项工程的坚实根基,中建六局八建公司的实践印证着:高质量发展的密码,藏在每一个精准对接的构件里,在每一次科技创新的突破中,更在始终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的初心深处。这股“力量”,正成为现代化建设最生动的注脚。(周斌)
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