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 

新闻中心

杭海数字新城上半年"成绩单”亮眼

文章来源:浏览量:7 发布时间:2025-05-07 17:37

园区整体营收4.6亿元,同比增长84%。其中规上服务业营收超亿元,全年规上服务业营收预计突破2亿元,将实现100%以上增长。

杭海数字新城2024年上半年亮眼“成绩单”的背后,是园区多年的“勤耕不辍”。

作为许村镇重塑产业发展格局、开拓数字经济市场的新空间,杭海数字新城开园近三年来,依托国际化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开放式的创新机制,吸引众多企业陆续前来安家。这里已日渐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驱动力的数字化产业平台。

数字产业集群持续壮大

今年1月,杭州每刻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入驻杭海数字新城。作为一家国内领先的智能云财务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商,每刻科技基于最新的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,为服务企业提供新一代业财税数据一体化和智能财务共享云平台。

企业目前服务客户涵盖4000多家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,其中不乏许村本土家纺企业。“杭海数字新城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和空间。未来,我们将在这片肥沃的创业土壤中努力成长,帮助更多企业实现财务数字化变革。”每刻科技副总裁周军赞说,虽然入驻仅半年多时间,但企业已步入发展快车道,这期间的发展离不开园区的细心服务和优质配套。

杭海数字新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以其独有的魅力,吸引着四方来客,同时也为许村镇乃至海宁市的经济腾飞注入强大动力。

近三年来,杭海数字新城通过校企合作、行业专场、创业大赛、圈层活动等多种形式,已累计入驻企业69家。行业主要涉及软件开发、线上交易平台、节能环保、检验检测、工业互联网、智能制造等领域,且都是从杭州、上海、宁波等周边城市招引过来的高新技术企业。

“今年计划引入15个以上优质项目,经济总产值力争达到10亿元。”这是杭海数字新城年初立下的目标。

围绕近年来经济形势变化,杭海数字新城也不断调整着产业布局和招商定位。今年以来,园区着力挖掘生产性服务业项目信息,全面推进资源对接。

在今年5月杭海数字新城启动的“招商引资提升季”期间,园区招商人员紧盯“四个不等于”,重点拓宽招商项目信息来源、加快推进意向客商签约、确保已签约项目按期装修开业形成人气。期间,跟随海宁市商务局赴宁波出口跨境电商博览会招商,在展会现场主动对接高端参展商和客商资源,加大杭海数字新城宣介力度。

同时,充分利用浙大背景、网新品牌,积极走访杭州浙江大学校友会,以及同济大学、宁波大学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兄弟校友会,通过日常联络、活动承办、考察交流等方式挖掘校友企业信息。2024年上半年杭海数字新城新引进产业项目12个,“招商引资提升季”期间,新增签约项目6个、新开办企业7家。强劲的招商表现,加速实现着杭海数字新城数字产业的集群发展。

全链条供需服务持续优化

把家安在杭海数字新城,让众多创新创业之梦化作现实。

如今,对于杭海数字新城的服务和配套,入驻园区的众多企业都竖起大拇指。浙江予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益亮说,园区内各项服务超乎预期,不仅做好了基本的保障服务,还给予生态链上的支持,为园区企业合作共赢搭建起了桥梁。今年上半年,浙江美奈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易初自动化装备有限企业、浙江逐电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与如隆智能科技(嘉兴)有限公司就达成了业务合作。

成立于2019年底的杭海智巢·众创空间,凭借在创新能力、孵化绩效、服务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卓越表现,于今年由“嘉兴市级众创空间”成功晋级为“浙江省众创空间”。自此,数字新城成为海宁市唯一一个同时拥有“省级孵化器”和“省级众创空间”双誉的产业平台。

作为数字新城内的中小微科创企业孵化空间,杭海智巢·众创空间积极融合企业、导师资源,围绕产业发展、创新孵化等创新需求,为创业团队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、财税辅助、人才聚合、赛事指导等基础服务,帮助企业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。

服务企业是分内之事、应尽之责。今年来,杭海数字新城除了聚焦年轻人最关注的“吃喝购行”,丰富园区休闲业态外,还积极组织园区企业参加创业创新大赛、跨境电商资源对接会等,帮助企业牵线搭桥,进一步打通产业链和创新链,强化和高校、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,共同推动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与应用。

正如今年上半年开展的2024海宁(深圳)跨境电商资源对接会上,在了解了海宁市及杭海数字新城的跨境电商生态后,不少深圳的优秀跨境电商企业表示,杭海数字新城区位优势明显、环境条件优越、发展动力十足,是企业投资兴业的优选去处。

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。在打造人才宜居环境的实践中,今年杭海数字新城积极举办新春招聘会、婚姻法讲座、青年人才服务系列活动等,并申请人才公寓数111套,合计申领补贴金额近46万元。

当下的杭海数字新城,企业数量不断增长、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、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……

立足当下,未来可期。

展望前行路,杭海数字新城将继续深化企业服务,招大引强、招新引优,在产业引导、科技创新、服务提升上持续发力,着力为辖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起强大动能。

关闭